close

賴光臨/退休教授(台北市)


裝甲旅連長孫吉祥在指揮戰車駛上板車時,不幸遭戰車輾死,他的未婚妻向國防部長請求取孫的精子受孕留下後代,這份凄美的感情,令人動容。

歷來中國人重視傳宗接代,這位小姐要給未婚夫留下一個後代,也給自己一份感情的依託,這是一種人性的要求。另從人生境界看世代關係,實寓含高度哲理。史學家錢穆指出:父母死亡,子女孝心依然存在,常思念其父母,如是則從現世人生過渡通接於過去的人生;只要子女孝心常在,自然感覺到父母生前的一片慈心也是依然常在,而且會永遠繼續常在,如是則從過去人生通過現世,直達於未來的人生。大師的解說告訴我們,原來死生的界限,在代代之間,精神上仍有一線連繫,達致個人生命的不朽,所以傳宗接代有其重大的意義。

曾經有人對這一傳統持有反感,在五四時代,最典型的一個人物,便是胡適,他作了父親之時,寫了一首詩「我的兒子」,其中幾句極為代表「反傳統」的新觀念,如說:「樹本無心結子,我也無恩於你。但是你既來了,我不能不養你教你,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,並不是待你的恩義。」

這位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健將,對親子關係的解析,理性強烈、感性稀薄,他想像中的人生,猶如行走在一片荒漠之上的苦行僧,踽踽獨行,沿途沒有水、沒有草,找不著半片綠洲。人生能失去親情的依伴與慰藉嗎?

其實,胡適是一位感情豐沛的人,他的母親過世,執筆寫「生母行述」,有段話說:「生未能養,病未能侍,舉世劬勞未能絲毫分任,生死永訣乃亦未能一面。平生慘痛,何以如此!」這份流露的情感,見證了自然人性的純誠與動人。

總之,人生在世,應重視世代親情的相互依存關係,任何政府若試圖以法律條文導致人們「斷子絕孫」,是對不朽人生的輕蔑,這些法條不適於維護人性的善良與社會的祥和,不該存在。

【2005/09/09 聯合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tin20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