碩士就業的困境
近日補教及人力資源協會、就業情報雜誌等紛紛報導台灣目前碩士就業的困境。據統計,民國八十四年時,研究所碩士班計六五六所,學生三萬三千人;至九十三年,已暴增至二四七六所,有碩士學生十八萬人。而在補教界,每年去補習班補習,準備考研究所的,也還有九萬人。這麼龐大可觀的受教育人口,迎接他們的就業市場卻十分不景氣。
目前碩士就業困難,所獲職務,不少是只需高中職學歷就可勝任的,薪資也不高,約在二、三萬元之間,縱或外國碩士學歷返台者,處境亦復相似。因此各界呼籲考生勿盲目報考,應考量選讀熱門行業所需之研究所,或跨領域應試,例如工科可以選考商管,數學可以選考財經之類,以便謀職。
但高教擴張是全世界總體的趨勢。過去大學生已是社會精英,碩士博士更屬拔尖人才,為社會所亟需,故就職容易且薪資較優。如今大學幾乎已是國民基本教育,升學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幾;比大學只略高深一點的碩士研究所,當然也就會是大部分大學畢業生希望再進修的管道。大學生普遍不立刻就業,而選擇考研,正是順應此一趨勢。而碩士研究所既已蓬勃至此,碩士學歷自然也就成為許多領域的基本就業條件了。上述調查,反映的其實就是此一現實及趨勢。
針對此一現象,除了要求政府儘速回歸正途,改善就業環境外,應該提醒學生們的,不是如何投機取巧,或如何迎合市場,而是扎實培養其基本能力。
因為在人人都是大學畢業生、乃至都是碩士的時代,學歷已不重要。能提供競爭之資源與條件者,既不在學歷,那當然就只在學力和能力上了。現今大學生,在校往往荒嬉散漫,根本沒學到什麼;碩士班又品管稀鬆,才是社會上不願花大錢來聘雇他們做事的真正原因。如果有真辦得好的學校或研究所,其學生一樣搶手,因為大家對其素質較具信心。對此,學生們應知所抉擇。
【2005/10/12 民生報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