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中午為模聯這個活動開會,會中有發此短文給校長和各處室主任,和參會同事。這件由學校主辦的活動,不同角度的,有不同的看法,和您分享:
<學校是為全體學生教育而存在的>校長一直強調學測/指考成績很重要,但前幾回模聯的學生,到了高三仍被公假單長時間(16節課以上)帶離教室;其中二位,雖有告誡,若要在學測/指考的筆試為主的測驗中獲得佳績,必須要用課堂時間聽講和課後的努力練習,方有可能獲得好的結果。但是那盛宴裏的歡樂聲和亮麗的慶祝晚會party,還是讓他們一頭栽入這無比快樂的活動,練習口說英語。
結果?讓這二個學生,在學測後,拿到成績,再抬看到那參加科展的學生,能拿科展比賽成績去換推甄過程中的加分,為自己的未來夢想鋪路(錄取台大和交大的三名在任課班級,但那是學生自己的努力和全校同仁的協同,才有的成績),他們二個才開始後悔為何不將時間和精力,來踏實的準備這個重要的筆試。模聯讓學生有機會練習口說英語,但為何大學學測/指考分發(大學)均無認定採記加分?
<5Q和校長眼中的標準>更不堪的是,每張公假單給的原因和時間長短,也不是任課老師可以控制的;成績若不如預期,都是任課老師的錯,校長立即就召開緊急會議,措詞強烈的指示同仁要如何再精進教學。自然,與會同仁會有"學測/指考的結果,才是最重要的指標!!"的結論。
模聯的舉辦,當然是一種學習,但若在已有同事指出校內高中學生必須要比一中/女中學生更加努力才有機會的前提下,公假單如此用,讓學生離開教室,然後考試結果要任課老師和導師負責被罵,這誰會服氣?!
另,沒有基本英語口說能力的學生,無法參加這模聯。參加者佔全體學生比例少,所以這並不是學校教育揭示的主旨-將所有學生帶上來;而這營隊(前二年)拿公假單,用上課時間來做準備動作。這呈現的成果很亮麗,指導的老師很辛苦,但這真有在學測/指考的筆試中,幫助到學生嗎?北一女的儀隊,皆用課外時間操練,段考成績若落隊,則會被要求回歸到基本的學科練習。這名校師生都知道要針對國內的考試來當平衡點,為何在這模聯中不見這機制?!
<圖書館資源利用教育>
圖書館主任所帶所主辦的海外遊學和模聯,基本上都不是圖書館所該做的份內事!模聯的學生,可以運用參加營隊的機會,練習如何找資料/整合資料。這確實是圖書館利用教育;但為何這麼好的學習機會,不開班普及給全校每年級每一班學生?台北有一所大學校,圖書館主任會要求每一個年級,在每週班週會時間,開班請二到三個班學生到圖書館現場,由圖書館同仁來上課,教學生,每一個學生,如何來運用圖書館資源。
為了全體學生,請圖書館主任,回歸組織章程內的要求,為每個在校學生造福,教教學生如何像模聯的學生一樣光鮮亮麗,如何善用圖書館的每一項資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