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05.02.15  中國時報
孩子的作業 孩子的未來
張純吉/北市(醫院臨床心理師)

2005.02.15  中國時報
孩子的作業 孩子的未來
張純吉/北市(醫院臨床心理師)


    昨日貴版林毓純的「誰的創意? 誰的作業?」一文(以下稱「林文」),道出現代父母面對孩子家庭
作業的心聲,原本老師充滿創意與用心的要求,卻成了家長最大的夢魘。然而這樣的結果究竟是如何產生的
?又應該如何解決?

    台灣近年來中產階級少子化的結果,讓這一代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享盡權利卻無須負擔義務,在家裡只管
讀書與玩樂,家事負擔、人際互動、品行修養一概無須理會,反正「盡責」的大人自然會打點一切,其中當
然也包括家庭作業,林文中所描述「回到家還要幫他們剪貼報告」就是一例。家長或大人之所以越俎代庖的
原因,除了寵愛縱容外,還有虛榮炫耀的心理;擔心孩子不如人而代為操刀,卻忘了成績的意義不在分數高
低,而是驗收孩子努力的結果,父母剪貼的報告拿了一百分,不但無助於孩子的努力,反而養成孩子依賴怠
惰的習慣與投機取巧的心理。

   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,獨立負責與挫折忍受是孩子的兩大發展重點,前者讓他們在未來得以克服不同
的環境要求,後者讓他們在失敗時有能力重新再來,其中挫折忍受力的高低更是決定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。
當大人不忍心讓孩子吃苦失望受挫,而給予過多的保護與滿足時,不但剝奪了孩子從挫折中學習成長的機會
,也為親子關係種下危險的種子。現今社會許多亂象,當一個人缺乏挫折忍受力,如果環境順遂或可相安無
事,一旦受挫後發現社會無法如家庭般包容過錯,朋友無法像父母般予取予求,加上過去從未學到從失敗中
站起的方法與毅力,此時便容易情緒崩潰而一蹶不振,或是做出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行為。

    懇請天下為人父母,為了孩子,請忍住你們的擔心與寵愛,讓孩子做他分內的作業,承擔應負的後果,
面對他自己的未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tin2004 的頭像
    martin2004

    martin 2014

    martin20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